近日,山西省政府辦公廳下發《山西省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行動方案》,通過實施8項行動,到2025年底,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0%;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.6平方米;全省至少建設39個體育公園,建成100個社區全民健身中心;全民健身品牌賽事活動數量達到15項;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2.6人;每萬人體育社會組織數量達到0.8個;全省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。
8項行動分別為:
打造全民健身品牌賽事行動。舉辦太原(太忻)、長治環漳澤湖國際馬拉松比賽,努力辦成全國馬拉松金牌賽事;舉辦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,打造具有地域影響力的品牌賽事;辦好大同國際馬拉松賽,爭創品牌賽事等。
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行動。圍繞元旦、春節、重陽節、農民豐收節、大眾冰雪季等重要時間節點,舉辦形式多樣、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動。
加強重點人群體育工作行動。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計劃,開齊、開足、上好體育課,讓每個青少年較好掌握一項以上運動技能,培養終身運動者。
實施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行動。到2025年,全省至少建設39個體育公園。全省建成100個社區全民健身中心。太原、運城、晉中、臨汾、忻州等市完成汾河自行車健身長廊建設任務。
打造群眾身邊體育健身圈行動。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向鄉村地區、革命老區等基礎薄弱區域和群眾身邊傾斜力度;構建城鎮社區15分鐘健身圈等。
推動健身場地開放共享行動。有條件的學校要進行“一場兩門、早晚兩開”體育設施安全隔離改造,新建學校規劃設計的體育設施要符合開放條件,支持第三方對區域內學校體育設施開放進行統一運營。全省各級黨政機關、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要帶頭開放可用于健身的場地設施。
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絡行動。在全省構建以各級體育總會為樞紐,各級各類單項、行業和人群體育協會為支撐,基層體育組織為主體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。大力扶持民間草根和體育帶頭人等體育健身組織發展。
強化全民健身激勵行動。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,定期發布市、縣全民健身城市活力指數,開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,重點推進城市創建工作。